戴鞋套才能进的一个车间 看看里面是干啥的?

发布时间:2018-05-07 文章来源: 阅读次数:
 最近,中国一拖柴油机公司装配一车间的工人们发现:上班的路变了。水泥路面穿上了黄绿相间的塑胶“衣裳”。工人们都说,踩在上面要带着几分小心——简直像迎接贵宾的长毯。进车间的工序也多了一项“戴鞋套”。车间里有啥新宝贝,要这么隆重对待?原来,为生产“国四”柴油机而新建的中国一拖新型智能装配线就在这里刚刚投产。
走进一看  豁然开朗
迎面一台台“空中电梯”,能够将清洗后的发动机缸体通过空中路线自动输送至预装线,在解决缸体输送问题的同时,还能有效减少转运过程中的磕碰伤。缸体搬运设备格外显眼,用的是世界四大机器人制造商德国库卡生产的“泰坦”机器人。这款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,兼具力大无比和精细操作的优点:具备1000公斤的负荷能力,重复精度范围却能保持在0.1毫米以内。“国三”升级“国四”,对于产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,对于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也大大增加。柴油机公司工艺技术部副部长唐海兵说:“整个车间共有各类自动、半自动设备39台(套),并配备53把电动单轴拧紧枪,能够实现关键及重要工序的自动装配和在线检测,从而全面提升制造过程一致性保障与控制能力。”这些设备的来头还都不小:瑞士古德尔桁架机械手、德国库卡机器人、阿特拉斯电动拧紧轴……个个都是行业里的“明星产品”。
除了琳琅满目的自动化设备
这里多的还有显示屏
车间正上方的一块显示屏时刻更新,标记着当天的生产数据:当天,规划生产120台的任务已全部完成。生产线上,几乎每台设备都要配备小显示屏,上面展示的一组组数据,表明零部件的装配状态。这是车间的“大数据”系统。正是借助安装在各个设备上的传感器录入数据,并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,加上背后的制造执行系统,车间才具备基础数据管理、计划管理、生产指导等信息化功能。“这还给整个生产建立了一个可追溯的功能。”唐海兵说。由于整线所有拧紧、扫码、自动测量等信息均会通过系统自动上传服务器,生成制造档案,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、工序流转信息也能同步进行全线自动跟踪,一方面在生产阶段可以避免失误,另一方面,一旦产品后期出现问题,也很容易通过追溯精准定位。
特别多的还有信号灯
如同交通指挥信号一般:红灯亮,意味着生产故障;绿灯亮,便是生产顺利。信号灯的设置,也使得各个区域的工作状态一目了然。经过整体智能化改造后,相较于过去,这条生产线的工人已减少三成,劳动效率已提高五成,并可兼容生产千种型号以上的发动机。完全达产后,这里每100秒就可下线一台“国四”柴油机。